2007年10月9日 星期二

享受創意可以從小開始



(Benny作品:遇見蒙德里安─材料的轉化與演譯)

這是Benny上上禮拜在HAHA創學完成的作品,材料是壓克力板與木條,運用的設計概念是來自抽象藝術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康丁斯基

七月的時候我曾跟大家報告了兩兄弟去上了一個很有趣的藝術課程,不過因為當時是在美國寫的,英文不好沒辦法多介紹,這幾天看到新的體驗課又開始了,忍不住還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最剛開始,我只是想替兩兄弟找一個可以動手做的art class。Benny在學校的美勞課上得不到滿足,他愛操作,但是那些捏黏土貼不織布或是畫畫的方式並不太吸引他,Jona則是缺少立體空間與物件操作的訓練,因為有個太能幹的哥哥的關係吧!所以,當我知道弟妹的工作室周末會借給一個老師敎小朋友做東做西的時候,就很高興的去上了免費的體驗課,成了HAHA創學的第一批學生。

HAHA的開始,其實是來自一個不想蓋房子的建築系高材生。雖然第一名自建築系畢業,卻一心只想敎小朋友玩美術,這可把他的老師氣壞了,老師(正是Peggy的弟妹)把這個學生叫來準備好好開導一番,卻被學生的想法給說服了,學生說:「好的設計要有好的業主欣賞,我們努力的做出一流的設計,可是,台灣有設計感的業主在哪裡呢?」培養懂得欣賞的業主也是很重要的吧?而且年紀越小越好捏塑呀!

好,對,於是,弟妹跟他的學生開出一個條件:那麼就不要只是跟一般美術教室一樣,把你的建築設計底子好好運用一下,你要做的應該是培養孩子CQ的能力。

CQ?弟妹舉了遠見雜誌的一篇文章標題:高感度人才。她說:「所謂的高感度, 意指具有高於標準值的敏感度, 能感知環境中有限的資源或細微的線索, 並且較能適應艱困或未知的狀態, 簡單比喻, 就好像高感度底片, 能克服光線微弱或運動狀態的攝影; 所以"高感度人才" 意味者具備3Q (IQ+EQ+CQ), 是一種同時具有" 智慧/知識學習力+情緒控制力+文化適應力/創造力" 特質的人才.」(摘自HAHA部落格文章:未來的高感度人才)

的確,設計人不論是天生或是經過訓練,總是比一般人對生活環境週遭的事物有較強的敏銳度,而這個敏銳度正是創意的來源,創意,在現今的社會裡更早已不是藝術領域的專業,科技醫學教育商業,乃至於日常生活,有創意,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有在山窮水盡時看見柳暗花明的眼界,就有在混沌中安於一株小草之美的柔軟,這是何其重要的一項能力!

當我聽到弟妹的這一番話,心中有著莫大的震撼,也有深深的認同感。打從Benny與Jona小時候,我對他們的教育的唯一方向也就是「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知識的,情緒的,或是生活上的,我不在乎他們的成績高低,但是卻很注意他們遇到問題能不能想辦法解決。只是,我一向從操作與知識的建立著手,從來沒想過創意的訓練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途徑。



從設計跨到兒童教育(後來黃老師真的去考了師大教育研究所),3個多月下來,我看到黃老師對這個課程的用心,孩子們也都樂此不疲,每個週六盡情的享受老師丟給他們的腦力激盪,從整個環境的營造、工具的準備、材料的選擇、課後的評量表、老師與學生的比例,到校外教學的安排(沒錯,他們帶這群小小孩去觀察城市、紀錄城市),甚至還有了一場成果發表會。我發現自己常常跟老師說:「這,會不會太奢侈點?」



此外,不知道是不是建築系的訓練使然,黃老師給的材料很....不一樣,除了蠟筆、彩色筆、壓克力顏料、木頭染料之外,塑膠軟管、木料、拼裝地毯、磁磚、泡棉、投影片、壓克力板、鋁片、銅片....還有一些我根本不知是什麼名稱的材料(其實連媽媽自己都好想玩!),每個上課的小朋友都有一個自己的工具箱,當我聽到兩兄弟眉飛色舞的跟我敘述如何用烤爐烤軟壓克力,如何用鑽孔機打洞、如何用線鋸鋸木棒的時候,真的有點嚇到!不過這也是為什麼HAHA一堂課頂多6位小朋友,可是卻要3位老師協助的原因。不僅動手,每堂課其實都隱含著一個設計概念,或是藝術理論,老師從幻燈片或故事引起動機,再引導孩子完成任務,看著這些小不點專注的操弄工具,思考要如何安排眼前的材料,真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好似他們都變大了!





我記得有一堂課,老師先放幾張物體局部的幻燈片讓小朋友猜,等答案揭曉之後,進一步要求小朋友憑記憶畫下樣子,然後用拿到的材料把那樣東西做出來,那堂課我一邊協助小Jo,一邊瞥見Benny埋頭苦幹他的電風扇,專注到你幾乎都可以看見他腦袋裏跑馬燈似的轉著,整整90分鐘,下了課一進車子裡,話也沒得說,「碰」一聲倒頭就睡,「過癮!」後來他是這麼跟我說的。



如果你要問我上了這些課,孩子有什麼進步沒有?我實在沒辦法回答,因為這樣的種子埋下去之後,何時要開花結果?結在哪裡?並沒有人知道,我想會將孩子送去那裡的家長其實注重的也是養分的灌溉,而不在乎量化的結果。現在我最大的心願是有人願意跟我一起去約堂課,讓我也能玩玩那些課程,只要3個人就可以了,如果有看了這篇文章想體驗看看的朋友,麻煩幫幫忙來通知ㄧ聲啊!

HAHA的體驗課是免費的,最近一堂課是這個週日(10月14日)下午,詳細時間及地點請看他們的部落格,我強烈建議有興趣的朋友留下來跟小朋友一起上,會更了解老師的想法與做法,部落格裡有幾篇文章大家可以點閱看看,未來的高感度人才創意就是讓孩子有最大的自主權孩子, 希望你享受自己的創意





4 則留言:

  1. 如果你要問我上了這些課,孩子有什麼進步沒有?我實在沒辦法回答,因為這樣的種子埋下去之後,何時要開花結果?結在哪裡?並沒有人知道,我想會將孩子送去那裡的家長其實注重的也是養分的灌溉,而不在乎量化的結果。
    我好高興看到這樣的字句喔
    在台灣的兒童美術非常的局限
    很多家長都習慣上完課的作品是要""大人看得懂""的
    我常常要跟家長洗腦說請""聽兵""孩子們""說說他們畫的畫和做的作品""
    但我卻很常受傷的聽到家長用高分貝的聲音說
    畫那什麼鬼畫符去上那什麼畫畫課
    做那什麼鬼東西醜死了去丟掉

    這時後就會很感嘆了呀
    目前台灣兒童美術最受歡迎的最多人去上的
    竟然都是依樣畫壺盧的那種
    再不然就是會幫小朋友代筆改筆的那種
    家長一看都很高興的美美的作品卻都有七八成是老師改過的那種作品
    我就覺得好傷心好難過
    每每要推展創意的兒童藝術課程都會很失望很落莫的呀
    這星期天我可以陪大姐一起去玩這堂課喔
    狀況如何大姐再跟我說喔
    謝謝ㄋㄟ
    [版主回覆10/10/2007 16:14:34]可卡:
    我想大部分家長可能還是希望有個可以評量的標準,畢竟花了錢一定會想要可以"看見"成果,這也是很自然的,不只是家長,現在因為大學評鑑的關係,連藝術類別的科系也得接受量化的評比,然而,藝術與設計能力如何能用數字來衡量呢?更何況,孩子眼中的世界與成人所看見的是完全不同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就是HAHA想要告訴孩子的,有時,我覺得收穫最多的是父母親本身。

    有幾次,我跟著JONA旁邊做, 這才深深感覺大人實在不如小孩,我們的束縛太多,成見太多,顧慮也太多,會不會這也直接反映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身上呢?雖然我覺得目前的教育主張把適性發展強調釣太過分了,以致孩子們忘了尊重與規範是什麼,但是完全以大人的眼光評斷孩子看法的行為還是我所不以為然的。

    雖然我不敢說孩子有什麼進步,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改變,原本等著老師給指示的孩子漸漸敢自己動手,原本畏畏縮縮的孩子漸漸敢去嘗試新的東西,原本只在平面上游走的孩子,開始知道立起來轉個彎,問題就解決了,上週我看小Jo的連環畫,有張圖裡的物件已經超出了原本的筐筐,延伸到了下一張圖紙上去。這是不是大家眼中的成果我不知道,不過對我們這群家長而言,夠了。

    我想HAHA的老師也知道這樣的教育理念能接受者不多,就是一個傻勁吧,我想會玩手工藝的朋友多少對創意雖不一定知其所以然,但都享受這樣的過程,因此才敢在格子裡跟大家推薦,希望大家有空的話實際去體驗看看。10月號的小典藏雜誌也有一篇HAHA的專訪,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翻閱一下。

    謝謝你願意陪我參加課程,等我聯絡好再跟你通知喔!

    回覆刪除
  2. HAHA創意學習空間2007年10月10日 凌晨1:18

    我是那個跟Peggy講高感度人才的"弟妹"(不太習慣這個term, so...call me "Muto"), 我想補充一些事, HAHA這個計畫不是公司出借空間, 事實上是公司的一項專案計畫, 就像我們其他的設計專案一樣, 整個教案的設計是我和黃老師以及其他協助的助教共同研發的, 由黃老師進行第一線的執行工作, 我監督所有的細節與教學主軸, 其餘的夥伴協助我們, 有時候, 我們會將我在學校的建築設計教學內容部分轉化到HAHA的教學內容中, 倒是Peggy所提的, 我不高興這個學生輕言放棄建築訓練的成果是正確的, 至於一開始倒不是我被說服去進行這件事, 反而是我強烈地希望黃老師一起試著做這件事, 因為這是更能將建築訓練結合藝術教育成為有意義的事, 無論如何, 目前這些成果, 都算是一個巧妙的組合, 我們正努力經營中. 截至目前為止, 我們都很感謝有這些家長的支持與信任, 畢竟這是一個完全新的計畫與概念, 能夠有人願意參與, 我們就有動力進行下去
    HAHA剛剛上傳新的文章 "快樂的右腦" , 稍許說明HAHA的基本精神, 歡迎上去瀏覽與回應!
     
    [版主回覆10/10/2007 20:28:10]哈哈,老師的老師自己來說話了,那最好,不管是誰說服了誰,總之很高興你們師生倆能攜手建立了這個有趣的課程,希望將來會有更多家長能認同這樣的理念喔!

    回覆刪除
  3. 謝謝 Peggy 的分享.
    如妳所言: " 我對他們的教育的唯一方向也就是「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知識的,情緒的,或是生活上的,我不在乎他們的成績高低,但是卻很注意他們遇到問題能不能想辦法解決。" 
     這也是我不斷提醒自己的方向呢. 
    住台北真好, 希望有機會, 我們也可以去 "HAHA" 快樂一下.
     

    回覆刪除
  4. LOOK BOBO **罐頭娃娃2007年10月14日 晚上8:49

    看了你們的成果展~很勿賴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