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喜歡節日。節日意味著相聚、裝飾、傳統、故事,以及最重要的,歡樂與美食。
小時候,最快樂的記憶就是回鄉下老家過節。坐牛車、跑田埂,賴在大伯母的眠床上翻她床頭櫃裡那一大桶的鈕釦;大大的三合院裡穿過去又穿過來,一落接著一落,像個走不完的迷宮。還有哪,拜不完的神明,吃不完的零嘴魚肉,聽不完的故事,堂哥堂姐一大群,總有玩不盡的好點子;對於平時老是趕著上才藝班做功課練鋼琴的我來說,彷彿只有這個時候才會帶我進入一個叫根的地方。
長大了,堂哥堂姐都四散到遠方,過節時也只好匆匆待一下便又趕著回到工作崗位去。爺爺奶奶、叔叔伯伯也日見鬢霜,端午或中秋,就連舊曆年也不過就剩著桌上那口火鍋,還咕嚕咕嚕地賣力的散發著熱氣罷了。家人不能長聚,節,便開始有點冷清了。
讀書的時候,朋友間流行過生日;談戀愛時,戀人間必不可忘記情人節。而當自己也建立了一個小小的家時,過節的渴望就又悄悄地回來了。端午時如何能拒絕那一個個包得飽滿紮實,還不斷散發著熱騰騰香氣的粽子?一個個縫的精巧可愛的香包更是不會忘了帶一串。中秋時,又怎能不敢緊好好泡上一壺香茶,邀親愛的另一半對坐閒談?當然,也別忘了塞塊甜滋滋的月餅進旁邊那張呀呀張口的小嘴裡。過年,那就更熱鬧了,以前是堂哥堂姐,現在是外甥姪兒,不變的是一樣滿屋亂跑!年菜倒是精簡多了。
我一直覺得,不管傳統如何枯朽,習俗如何荒謬,那是文化血液裡的一個基因,就當是傳說神話吧!也是美麗的,精神上不能離棄的一部分。
那幾年在國外的日子,離了家鄉,思念家人,渴望朋友,對’節’的迷戀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不僅中國的三節加上個冬至,一個不漏,西方的節日當然更要入境隨俗一下囉!復活節、萬聖節,常有好心的朋友來約,到了年底,感恩節、耶誕節是兩大家庭節日,自然就該自己張羅了。
過節要熱鬧,兩人一付燭光,當然也能過得甜甜蜜蜜,不過,小時後的記憶揮之不去,總覺得要多些人才有氣氛,尤其,像感恩節那麼大一隻火雞,夫婦兩人外加兩個勉強湊一碗飯的小鬼,得要啃多久呀?因此,那幾年,只要一過完萬聖節,我就開始吆喝朋友來感恩節晚餐和耶誕晚餐了。
說是呼朋引伴,其實一到這兩個節日,有親戚在此地的朋友多半被親人找去了,還有趁機會回台灣探親的、趁長假出趟遠門旅行的,能找的朋友也就剩那幾位。宿舍不大,頂多能請兩家朋友,平時再怎麼儉省,遇到節日總也可以稍稍奢侈一下吧?舖上白桌巾,再添上一條Table runner,盛重的感覺就出來了;餐盤刀叉擺好,酒杯一字排開,等到客人一到,燭光燃起,欸!那個節,就那麼來了!
吃罷火雞,耶誕鈴聲正好響起;等到垃圾場裡的樅樹漸漸增多時,舊曆年的腳步也近了;年夜飯吃畢還有元宵,元宵過了就等著清明吃潤餅,端午綁粽子掛香包…..,真的,要少了這些節日,異鄉的日子鐵定要有點蒼白的。這一年多來,雖然因為工作開始忙碌,親人也常見面,過節的心情相對淡了許多,但是一想到這些美好的節日,還是有股衝動想要再來吆喝一下呢.......
(原文寫於2003,12,15加州)
我也愛過各種節日
回覆刪除任何可以讓我招集親朋好友
吃喝玩樂的藉口都不放棄!
[版主回覆11/25/2006 17:04:09]Michelle:
哈哈,是啊!節日就是歡樂的代名詞啊!我覺得我們應該多享受節日才對呢!
貝比媽咪也想過節ㄋ
回覆刪除看來真是來錯國家了
好懷念過冬天的聖誕節ㄋ 本來已為國外都會下雪的說
ㄚ知~~ 澳洲聖誕節是 " 盛 " 夏 熱死偶了
連最後的聖誕節都不期待了
[版主回覆11/25/2006 17:07:23]嘻嘻,貝比小姐:
沒雪花的耶誕節,那真的挺不過癮的,不知澳洲的耶誕卡應該放什麼景緻呢?海灘嗎?
沒關係啦,至少那兒的七夕情人節會很浪漫的囉!
聖誕節對我來說是惡夢
回覆刪除是最熱的時候
想到熱浪來襲 熱到連風都沒有
風扇吹的是熱風 車頂可以煎牛排 ( 7分熟 )
那種聖誕我寧願不要有聖誕節
我家因為沒有中式的月曆, 所以在我家的中式節日常常得靠班上的台灣媽媽提醒, 要不然我是會忘記的! 還有過這些中式的節日我得要開車到Rowland Heights去買些應節的食物, 好回家祭拜祖先(我從台灣請來我阿媽的神位供養著), 我還有個小佛堂呢!
回覆刪除Tony倒是很高興我有慶祝過著這些中國的節日, 因為他可以吃到些不同風味的菜餚!不過今年的冬至我倒是忘了買湯圓拜拜呢!